Wednesday, July 1, 2009

三 华篇: 5 呼吁

“把他弄回去......不是想给他......找个天堂。他的现状是身陷流沙,接近地狱。我们只想把他带回人间。”


募捐,顾名思义,是募与捐合二为一的交汇,是呼吁与响应相辅相成的交响乐。呼吁,是扣人心弦,为了引发心的响应。响应,是响与应的二重奏。应,是捐献。响,是传递、转播呼吁,从而导致呼吁不断、回响无穷的交响乐。呼吁真切、广泛、持续,才能引发心声的四面反响、八方回应、此伏彼起、波澜壮阔。

以刊登联名呼吁信《请帮一把卢博士》为正式起点,《介入》和《华兴报》两家媒体,相互取长补短,遥相呼应,不时发表文章。各界有心响应人士,用电话、电子邮件、电子网贴,节节转播、呼吁,推波助澜,使募捐交响乐持续向高潮发展。

联名信致语:“亲爱的朋友、老乡、同学、同胞:在过去的几个月中,您可能听说过卢博士不幸多次中风、长期沦落于医护所这件事。我们在与他的家人、医生、监护人经过反复权衡协商后,本着对病人高度负责的原则,特向大家就卢博士目前境况进行以下介绍,以期各位能伸出援助之手,使其与国内家人早日团聚。”

在简要地回顾了老卢的履历后,《请帮一把卢博士》综述他悲惨的困境:“不知有多少天,由于丧失了语言、行动能力,孤身一人瘫痪在一把椅子上,挣扎在死亡线上。天意使然,终有人因几日不见他而生疑报警,才被送往医院抢救。半年后的今天,他的肢体能力、语言能力及其生活能力相当于一岁儿童,不能自理。这位身高6尺,昔日体重170斤的汉子,现今只剩下108斤。由于中风急救之后又一直滞留医护所全时照看护理、以及为控制多种综合病症而需大量服药,致使卢博士现已分文全无,亦无任何经济来源或财产, 只得完全依赖于政府的施舍。医生讲,他恢复自理的可能性渺茫。因此按相关‘施舍’法规,已数月不给予任何的治疗措施。”

《请帮一把卢博士》继而介绍,家人的愿望、医生的观点、朋友的观察,殊途同归,百虑一致,一致要他回家。在详细交代了必要的经费后,联名信呼吁:“各位朋友、老乡、同学、同胞,我们希望在您对卢博士的现状有所了解后力所能及,为帮助他早日与家人团聚献上一臂之力。也希望以此事引起您对自己和家人身体健康的关注。俗话说,‘出门靠朋友。’在卢博士不能自理的情况下,我们谨代表他向各位请求,期望您能为实现他与家人团聚的夙愿伸出援助之手。”

接着,《请帮一把卢博士》对业已介入的社区团体一一表示“十分感谢”。在叙述了捐款的具体方法后,联名信说:“我们将通过《华兴报》和《介入》及时向大家汇报捐款情况。若有意探访卢博士者,或询问募捐详情者,请与我们中的任何一位联系。谨代表卢博士及其国内家人对大家的关切和爱心表示最衷心的感谢!”

联名信以祝愿结尾:“祝各位与家人身体健康!”

3月4日,《介入》发表《致捐献人与捐献心》,把捐献响应归咎于在乎心、人性使然:

“每一个响应,都暖我心灵,因为都是你在乎的表明。

“人类社会的基本原则该是哪个?人们有时辩争,人性人道,还是丛林法则?丛林法则,是兽道专政,弱肉强食,强者生存,弱者消亡。而人性的衡量标准,却是对最弱势个体的在乎。

“也许,卢博士曾经堪称强者。无疑,他当今隶属弱群。你作为朋友,抑或素不相识的生人,能对他在乎,从而再一次证明,人性胜出。那,对我们每人,都是一份慰安。

“眼下,我们可以是生活有着、事业有成。极目展望,我们可以感觉战无不胜、前程似锦。但我们的极目能及多远?世事变化无常,不幸来去如贼。有多少人预见了眼下正肆虐吞噬个人财富、全球经济的金融风暴?有多经常,我们听悉,强中之强的富贵名人,转眼因遭不测而潦倒?

“不幸难料,但如同死亡、纳税一样,有一事无人可以逃脱:衰老。最近我给上大学的女儿寄去一批上至九十多岁父母的大家庭的照片。她的回复:祖父祖母似乎越来越象小孩,而堂兄堂弟越来越象成人,看了感到很有意思(也不乏悲伤)。倘若如愿长寿,人人都会回归到‘如童’一般的状态,全然依赖人性的怜悯,才能得以维持生存。

“政府的社会安全网,限定资格,只是基本小安之网。唯有人性人道,遍及人人,方为根本大安之网。”

同日,《介入》首次出现《卢博士时事》专栏。首期主要针对两种普遍的误解。

误解一,若回中国,老卢会得不到美国的社会保障金。

答疑里给出美国政府社会保障署有关网页的网址。有兴趣的读者因此可以直接阅读如下法规:如果你在美国住过至少十年,或者,如果你按美国社会保障制度已累积了至少四十个分数点,那么,作为任何下列国家(包括中国)的公民,即使你不在美国的时间超过六个月,你将继续得到社保退休金。

从联名信,读者应该已经知道,老卢在美二十多年。

误解二,中国使领馆会资助他回国。

答疑里给出《华侨回国定居申办指南》的网址。从中,读者会发现,申办的程序包括:

(一)华侨向使领馆提交回国定居申请,交验有关证件(且交复印件存档);

(1)回国定居申请报告,写清:定居理由、住房、经济来源担保等
(2)拟定居地的房产证和房屋租赁合同
(3)回国后工作安排及生活来源情况的证明,或者,经市公证处公证的、国内亲属《供养人担保书》(保证负责定居者的生、老、病、死)
(4)护照(复印件)和居住国居留证明(原件)
(5)若系离婚者,提供离婚有效证明
(6)近期免冠大一寸照片

(二)使领馆把材料转送有关县市侨办;
(三)县市侨办调查核实情况,填写《华侨回国定居审批表》,签署意见,上报省侨办。
(四)省侨办,会商省公安厅出具《华侨回国定居证》,通知使领馆;
(五)使领馆通知华侨本人;
(六)地方公安派出所凭《华侨回国定居证》办理落户手续。

如此复繁,申办过程必然耗时。为了得到资助而去申办,代价太大。读者还能从《华侨回国定居申办指南》中看出,侨民不一定先办手续再回国,也可以回国后再办手续。老卢回国后,有充裕的时间,可以从容地去办。

5日夜里11点半,《请帮一把卢博士》被与老卢素不相识的蔡智灵转贴上网络《未名空间》明尼苏达版。由此,它进入该网络的加拿大、英国、中国等版面。6日半夜,它被转贴上网站《明州华人论坛》。7日晚上,同文以《老乡们,朋友们,请大家帮卢博士早日与家人团聚》的标题,登上网站《明华园》。

8日,《介入》刊登《给国内朋友的信》,通报老卢回家所需经费的最新估计:“我们这儿的募捐已于二月底开始,定的目标是两万美元。......两万美元的基础是机票加每月300美元(即2000元人民币)的看护费而已。......回去后的起始医疗费,之后历时两年的医药费、生活费和其它费用估计也需那个数,即十四万人民币。”

那就是,除去旅行费用,需要两万八千美元,才能为老卢初始两年提供足够的经济保障。新的估计比原来的上调一万二千美元。总之,信显示了他所面临的严峻的经济形势。

9日,《请帮一把卢博士》被转贴进网站《钱多多股票论坛 》。《明华园》将其选入新闻主题里的双城要闻。随后两天,它继续登陆更多的网站:10日,上《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》;11日,上《游龙网》。

13日,《华兴报》登载报道《明州华人开展帮助卢博士回家捐款活动》。文章强调老卢必须回家的紧迫性,概述了十天内的捐献。在回顾了近年明州华人为同胞慷慨解囊的历史后,文章表示相信,此次也不会例外。同期刊登的联名呼吁人《为卢博士募捐进展初报》强调,达到募捐目标,“仍是任重道远”;恳请大家,继续努力、关注。

17日,《介入》开始登载《鸣谢》,以公布捐款人姓名、献款数额、居住地。对网上捐款,则随到随公布。公布,是鸣谢,也为了及时得到读者反馈,包括纠错反馈。

20、23日,《请帮一把卢博士》被贴上多家加拿大网站:《卡城华人》、 《枫华论坛》、《中文生活信息网》等。

21、22日,《介入》张贴系列文章《问答卢博士一事》。《问答》针对经常提及的八类问题:一,老卢的近况;二,不该滞留美国的原因;三,他的简历;四,与联名呼吁人的关系;五,他的缺乏积蓄或源于雇主的退休金;六,接国内亲人到美国照顾的可行性;七,回家面临的风险;八,捐款方法及捐款的免税性。其中,重点是问题二、五、七。其它涉及的,基本属于背景性材料。

就问题二,针对留在美国便可安然无恙这个批之又来的假定,《问答》引言道,在美国“他有经济保障。但更有‘四无’在迅速吞噬他恢复的机会,乃至危及他生命本身。四无是:无医疗、无食补、无心情、无刺激。”在详细描述“四无”之后,《问答》指出:“凡是去看过他的人都有一个感觉:他现在就相当于在不断下沉的流沙坑里,等救助。如果我们不行动,实质上,那也是一种行动,就是撒手不管,看他在流沙坑里继续下沉。结果会是无法弥补的遗憾。譬如,他的身体不再能承受长途飞行而断了他的归路。或者更糟。所以,对他情况有直接了解的人,如他本人、医护所、法律监护人、朋友,都认为他在这儿没希望。继续把他留在这儿的话,他太悲惨,我们无人道。”

就问题五,经济,是个人隐私。其他人即使知道,也不可以擅自公布。《问答》只能限于强调老卢的没有财产“是当地法院及他的监护人核实了的”事实。为了吁请同情,《问答》说:“记得美国的第42位总统曾经说过,自己跟流浪汉也就是几次机会的差别,对换几次机会,两者也许就对换地位了。这句话听上去很简单,其中人生哲理无穷。它也解释了为什么那位总统先生以人情特浓而著称。卢博士聪明、能干、特有毅力。但由于没遇上、或不屑、或没抓住某些机会,就落到了现在这个地步。让人叹息。也让人反思啊。”

就问题七,针对“久病无孝子”、回家担风险这类挥之不去的疑虑,《问答》一开始就强调,走的风险必须相对于不走的风险去考虑:“他在这儿已陷流沙,已无机会。回去能把他带出流沙,会有新的风险,但更有新的机会。”

《问答》接着列举那些机会,列举卢家亲情意识的浓厚:

“上面谈的四无到了国内马上会变成全有:有医疗、有食补、有心情、有刺激。医疗不光是西医,还有中医。有人说,按摩、针灸对某些功能的恢复较有效。外加二十几位家人的亲情、和无数旧友的友情。上面谈到,因为好友的初访,他语言上能有那么大的飞跃。难以想象一下看到那么多家人,那么多情谊更深、更久的朋友时,他会多高兴,会做出什么样的奇迹。

“......家人一得到中风的噩耗,就要不顾一切把他弄回去。他房间里贴著他哥......的一封信。信中有这么一句:我家永远是你可以停靠的港口。我专程去......看过那些港口。他哥始终是双眼含泪。他姐、妹是一片眼泪,一片哭声,千叮咛、万嘱咐地恳求我把他弄回去。他弟......反复强调,随时准备派俩个‘壮劳力’接他回去。壮劳力是他哥的长子......和姐的次子......。外甥今年元旦早晨六点多就给我来电话,说了几十遍要接他舅舅回去。我一直盯着侄子讲钱的事。他的回话总是强调骨肉情,闭口不谈钱。二月份,我要他们去查他回去连同陪伴人来回机票的价格。他们的回话简单明了:近十万元人民币,往哪汇?他兄弟姐妹的经济条件,用当地医院一位副院长的说法,是‘一小般’,还得瞻养九十多岁的老母。晚辈大的三、四十岁,经济上好些,但有自己的子女扶养,也没什么底蕴。这些人光是为了运他回去就愿意献出那么一大笔款。何况,运回去只是负担的开端。何况,我跟他们说的一直是:他已一贫如洗,如果回去,还将毫无收入。那是什么样的亲情啊。

“为如此重亲情的家人,我们更应该珍惜,应该设身处地去考虑、去帮助。”

在用具体数据分析了有关经济前景后,《问答》坦陈:“主要风险是突发大病。但他常年累月、会略有盈余的月收入应当能在费用上为偶发事件提供一定的缓冲。如果更坏的发生,卢大家庭不会无动于衷、不拔一毛。”

《问答》最后指出:

“把他弄回去不是这山望见那山高,不是想给他找一个十全十美的场所、找个天堂。他的现状是身陷流沙,接近地狱。我们只想把他带回人间。人间有人间的艰难,但总比眼看他被吞没于流沙好。所有我们想到的顾虑、不定性,肯定还有谁也没想到的可能,都是人间正常事,不应该是我们的阻力。恰恰相反,应该是我们的动力。因为,爱心捐款越多,他面临的经济风险、亲情风险就越小,他家人面临的风险也越小,他好转、恢复的机会也就越大。

“二月底起始的爱心捐款活动已牵动每颗得知卢博士一事的心,从当地社区到美加各地直至欧洲。大多数捐献来自于同他素不相识的人。这是人情使然。也许还有天意。他能孤身一人濒临死神数天却得救,是应该有后福的。我们就给他个机会吧。 ”

26日,《介入》以联名呼吁人名义,发出《为卢博士募捐:续报》。《续报》指出,义捐活动进入高潮,使老卢回国指日可待。《续报》呼吁继续关注、投入,以减少回国后的经济风险。网站还在《为卢博士募捐:善音》的题目下张贴读者留言、赠言。

27日,这期《华兴报》为老卢的事投入了两个半的版面。以《为卢博士回家捐款发起人中音回答读者问题》为标题,全文刊登《介入》的《问答卢博士一事》。同期还刊登了呼吁人的《为卢博士募捐续报》,和至此所有捐款人姓名及献款额。

时间接近3月底,即中音预测过的捐款达标、老卢成行的日子。呼吁已经相当持续、广泛。光联名信,就登上了至少十数家网站。光3月7日一天,《介入》的被点频数,就近七百次。

该看看与呼吁相辅相成的响应了。


(上一章)(下一章)(回总目录)(回细目录)


联系作者:寄电子邮件评论/建议/帮助(请别打电话)
慰劳作者:请喝咖啡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