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一句话,他的亲情在中国,生计在美国。”
就在自10月14日、然后自月底的等待之中,大自然的节气由“寒露”进入“霜降”再进入“立冬”。在朋友圈里,中音不时用电子邮件详细通报老卢的事。圈内主要有:中音、老耿、大孙、王明。他珍惜有朋友的共同关注。想把大家的精力凝聚起来,通过邮件,保持联系,深化关注,交流信息,讨论想法,协调行动,提高效率。不用说,每人积极参与。对外,中音自然地成了非正式的朋友代表。
同时,在与卢家的通讯中,中音反复强调、重申,他们应该内部多通气、多磋商,达成共识,再由一个人代表,用共识与朋友联系、交流。否则,他担心,话传过来,七嘴八舌,太费时间;话传过去,无主可找,无人落实。何况,“清官难断家务事”,而老卢又没有自己的小家,得靠卢大家庭里的兄弟姐妹多家、多代人的通力合作。侄子基本成了这个代表。他正当年富力强,是大家庭里长子的长子,按传统,似乎名正言顺,顺理成章。
中音在10月14日法院听证后,直接去护理所向老卢通报。18日,他向大孙、老耿询问在他外出期间老卢之事的发展,从而得知:卢家想访美,是为了带人回去。21日,下午2点多,他从老卢那里证实了其回家夙愿。25日从外甥,30日从侄子那里,他直接了解了卢家的想法。
同期,在23、31日等等,通过老耿的手机,老卢与家人不断重温接人回家的想法和承诺。侄子和外甥,在27日得到护照后,催促邀请信,愈加急迫。外甥尤其如此,在11月8、9、15、17日,屡屡电话,反复表达要立即接人。
朋友,从一开始,就在考虑老卢的长久生计。此时,他们必须面对卢家接人回国的短期之急。
他们一直感到,老卢应该尽早回老家,就如卢家提的那样。他们想的,是亲情,是叶落归根。华人往往信奉叶落归根,大概是由于受土生土长的道教潜移默化吧。两千五百年前便已问世的道家《道德经》,基本就是先描述自然现象,再传授相应的、仿自然的人生之道。老卢海外无亲无属,最终会回老家的,哪怕终身之后;反正回,不如生回,不如早回。早回,他就能早日结束孤独一身,结束流落它乡,早日与家人团圆、共享几分天乐。何况,亲情还会有助恢复。
老卢的走,朋友想成是叶落归根,因为他近期恢复、在美工作的可能接近零。根据一般统计数据,中风病人中,大约只有四分之一能恢复到接近正常。而且,从发病到抢救的时间担搁越长,恢复的可能性就越小。老卢耽误了很久,不是一般的以分、小时计,而是以天计。法院的行动,也足以说明老卢问题的长期性。因此,他早走,就不光是主观愿望的事,还涉及客观限制,涉及他的余生生计。
经多方查询,到10月28日,中音基本确认了老卢的经济态势。老卢拥有绿卡,长期纳税,在美国可以享受与当地公民类似的社会保障。即使移居中国,他在达到法定最低退休年龄后,也能领取美国社会保障中的退休金一项。但除此之外,他从中国得不到美国的一分半文,因为中国没有社会保障法,无从与美国签订有关的双边互惠的《社会保障整合协定》。也就是说,如果立即上老家,在启始两年,他将有零保障、零收入。他又是一个重病号,而且显然一贫如洗。家人,得替他负担一切,即便全给贴了,恐怕还不够。
一句话,他的亲情在中国,生计在美国,尤其在两年之内。生计不能移,就移亲情。中音私下有个“梦想”方案。那是,社会反正得化钱雇人照护老卢,如果把家人当保姆办到美国,正好两全其美。只是,后来得到确认,那确实仅为梦想,因为法律、家情都不允许。老卢自己完全依赖社会才能生存,根本出不了办家人赴美必须的经济担保。何况,他又没住处,也没合适的家人可以赴美长期照护。
既然亲情、生计不能两全,那么,他只得等、等恢复。朋友希望,老卢能康复到一定程度,然后能在美中两地,来回居住,两拣其美。不过,一旦他能搬出护理所,家人就可以访美、小住相陪。至少,他得熬过两年,再上老家。在10月25、31日、11月1日及至15日,通过电话、电子邮件,在全面介绍、分析老卢的健康和经济局势的基础上,中音给卢家如此描述。
例如,在11月1日给侄子近两千字的邮件中,中音说,“呆在这儿,等康复到一定程度,再回国,或短住、或常住,在两边看机会。狡兔都有三窟,他起码得留有进退的余地。你感慨他‘没有考虑到后顾之忧。’可不能让他重蹈覆辙么。”
就家人访问,他提出,“如果能不时那样做当然该考虑。如果不能经常来,那应该把来访时间推迟,推迟到他不需要全时护理而能自己在外小住的时间。那样你们可以轮着来,与他单住,实实在在地整日与他相处、照顾他、帮他恢复。”
他解释道,在护理所,家人既不能睡觉,也不能做吃的,除了“看”,因语言不通,抑或还碍人手脚,做不上照顾的事。他写道;那样“名符其实地只能‘看看’他......那样两个星期,你们来了、看了、走了、消失了,就像用氧气去救他渴望亲人之火,只能把火弄得更旺。很难说对他的心理造成的会是净得还是净失。美国人节日后往往有疣郁症。你们的短期看望对他也不就相当于一种节日么。这种单纯的看望与前面讲的实实在在的相处,哪种安排合理、合人情,你们自己选吧。”
卢家闭口不谈经济考虑,只讲亲情高于一切,也许,因为亲情独尊、或障目。也许,他们仍然感到难以想象,一年内老卢竟会如此一败涂地。也许,他们误解了他探亲时“即使不工作,也有社会保障金”的说法。或许,他们有侥幸心理。邻里有一人,不时中风,又不时康复。如果舅舅也是那样,外甥说,回家好好营养一番,不出半年,就能康复,就能上美国,继续绿卡生活。
老卢本人只想回家,不管什么经济保障。他光对回家感兴趣;听其它,无精打采。在10月28日晚上,他用点头向询问的中音如此供认不讳。
最后,中音向卢家表白说,他完全相信,他们只以亲情为重,会为亲人不惜牺牲一切。他若能如愿,会毫无顾忌地去促成老卢立即回老家。只是,老卢的健康情况,不允许长途旅行。身体状况颇不稳定,尤其血压,外加行走、失禁等等方面的问题。让老卢去旅行二十多小时,不可思议。
对“身体吃不消”这一点,无人可以忽视。截止11月17日,卢家各方终于认同等待。而且,既然带不走人,又不能在病房陪护,侄子和外甥决定不上美国。但他们单方变卦,于心不安。侄子给中音写道:“今天上午老耿先生去看望我大叔叔,并让他与我小叔叔通了电话,从中得知他有非常想回国的念头,也给予了他尽快去接他的承诺。随后我小叔叔又与您取得了联系,在您的理智的劝说下,他立刻改变了初衷。事后,我小叔叔告之了我一切。那么,这样就带来了对我叔叔身体恢复不利的因素,他会望眼欲穿地盼望尽快见到我,所以还得恳请您能够帮助我做通我大叔叔的思想工作。”
中音受命于18日向老卢解释。随后,他回复侄子说:“讲了你们的愿望:急着要接他回国。也讲了我的解释:他的身体情况不允许,得好些才行。他点头承认上不了路,认同得等。我鼓励他多吃多锻练。他点头同意该努力。”
实际上,在走人的事上,朋友还有不言的苦衷:必须先同琳妲商妥。琳妲当时刚刚接手老卢的事,尚不知其深浅、方圆。要她浅尝辄止,半途而废,在得知有关经济状况、利益所在之前盲目放手、放人,有违常理。她如果得知而不同意,也许会影响她全力以赴、为老卢谋生谋利的决心。后来事态的发展证实,她是不会让他单独跟侄子和外甥走的。
无容置疑,对社会保障制度,朋友当时缺乏思考,只有笼统、模糊的概念。他们似乎想象,在保障下,老卢会象自己有钱一般,及时得到正常的一切。
在那些讨论接人回家的日子里,老卢迎来了他的六十大寿。护士在他房门上贴了“生日快乐”的大标语。“生日快乐”的祝语整日不时响起,来自护理人员,也来自护理所的其他居民。年迈的老朋友丽碧女士,来回驱车四百多哩或一千三百里,专程去看望他,给带去了鲜花、慰问、祝福。
10月29日,中国侨联“亲情中华”慰问艺术团,由总政歌舞团为骨干,在双城表演。在演出前的聊天中,老耿夫妇谈到老卢的中风劫难,提到他明显的饥饿症状,激起在场人的极大同情,也使更多当地华人得知了他的悲剧。其中包括小关,老卢在明尼苏达大学里同一导师门下的师弟。
小关家居护理所所在的木林镇,于11月16日看望了老卢。他的电子邮址,从此进入朋友讨论圈。
英语常言,时间愈合所有的创伤。那可能是等待的真谛吧。当然,时间本身不做什么。愈合,得靠身体内在机制的正常运作,得靠没有外部因素的新兴破坏。老卢等待的效果,也得有内外因素的合作。
(上一章)(下一章)(回总目录)(回细目录)
联系作者:寄电子邮件评论/建议/帮助(请别打电话)
慰劳作者:请喝咖啡
Wednesday, July 1, 2009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