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dnesday, July 1, 2009

一 美篇: 9 沉沦

“他的处境,四面危机,一派艰涩。”

11月12日,琳妲出席三月一次的医护例会。前天的日光天色入夜后就没有再现。依然云雪雨当道。但这例会来得正好,足以抹去阴暗天气对心情的影响。随着老卢财务现状和前景的明朗化,正想全面了解他的健康情况和医护计划。

例会上听到的,在点滴光亮之后,却比天气更压抑。医护队宣布了三大决定。

第一,老卢不必光吃婴儿食品。可以吃面包、香蕉、荷包蛋等等八种细软常规食物。

第二,全面中止他的语言、生活、职业三大疗理,因为在相关指标上他没有明显进步。没进步的现象,被解释为内因的表达。那就是,他的能力已经达到潜力。没人能超过自己的潜力,所以再疗理,也徒劳无益。

第三,鉴于不再疗理,他就不必再住全时护理所。尽管,医护队还定论,他不能自理,确需全护。

无法弄清,老卢的经济露底与中止疗理的决定,是巧合还是因果。琳妲即便心里叫苦不迭,也是嘴上应对无言。医护队的决定无悖于《明尼苏达病人权利法案》。法案明确陈述,“病人有依个人需要得到相应医护的权力。(但)在服务得不到公有或私有资源补偿的地方,此权有限。”

得不到补偿,多少时间以内?法案没立期限。回避时间,法律大凡如此。白纸黑字的法律,因此变得黑白不明,让人捉摸不定、争论不休。一言九鼎的法律,就此变得空洞无力,让人避重就轻、投机取巧。

在琳妲自己的展望中,公有资源会为老卢补偿所有服务。但那是最终,按她的推算,得等到他中风后八个月左右。何况,其他人的展望,不一定那么乐观。毕竟,老卢最近全年的收入,确实可观,相当于全美个人收入中值的加倍。他也许因此得不到救济性的医护补助。中风后八个月的累计服务费,估计会多达十几万美元。金额高,风险大......

琳妲想起逖娜作过的介绍,想了想与护理所一体的养老院是否有适合老卢的服务档次。养老院如果有,但不愿意收留他,那就多少说明基本是经济考虑。好像没有合适的。

幸好护理所不能赶着老卢搬。《紧急医疗与孕妇临产法》专有规定,失去自理能力的人,得先有合适的照护安排才能出院。护理所的决定合法,奈何不得。稳着给老卢找合适的新家,也合法,谁也奈何不得。

没有理由去怀疑医护队有关他没进步的说法。老卢有疗理、无进步,可以说,是他处境的必然。

他的处境,四面危机,一派艰涩。

营养上,他六尺之躯,却限吃婴儿食品,勉强充饥,无从滋补。他的体重比中风前下跌四十五磅或四十斤;靠着保重丸,才得以维持在一百二十多磅或一百十几斤。

心境上,他多悲无亲,忧郁常驻。尽管大量服用抗药,他的忧郁症却愈演愈烈。

脑刺激上,他难得有人陪伴,总是无所事事,长坐久躺,整日发呆。

身体上,他困扰重重,昼夜不宁,犯有疼痛、恶心、呕吐、便秘、失眠、维生素偏缺、以及失重、忧郁等等。他服的药,五花八门,应有尽有,但都是头痛医头,脚痛医脚,零敲碎打,不及病根。

如此境况,他犹如身处下沉的流沙,基本生存都受威胁。能力上多少“持平”,已经不容易。取消疗理,就是吊销唯一性质上不是创口贴的外援,撒手随他沉沦。别说恢复之望,即使能力、健康的继续“持平”,也被蒙上厚厚的阴影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阴影只会日益深重。

按预约,琳妲在会议后直接上老卢的公寓,与专程前去的中音见面。两天前,中音想到,老卢的事,琳妲该已经做出点眉目了。便给她发了邮件,说计划次日去看望老卢,需要解决短裤问题,问是该向她还是向姬内要老卢的短裤。琳妲回邮说,已经把老卢的大多衣服清理出来了,计划次日递送。既然如此巧合,中音写道,“要我作帮手吗?约个时间,我们在老卢的公寓见面,再一起去护理所。老卢真该向你当面道谢。”约了时间,但第二天琳妲打电话说,感冒了,得改明天了。不管改时间的真正原因是什么,当她匆匆赶到公寓楼的时候,发现从里面给开门的是中音。室外阴冷。他先前趁有人进出门,遛进了大楼。

公寓里,中音恭维说,从来没这么干净整洁过。起居室里,老卢爱坐的“懒男孩”牌躺椅和爱看的电视机已经消失,只剩单人、三人沙发,和配套的咖啡桌、“端头”桌、端头桌上的台灯。琳妲把台灯打开,然后在靠台灯一端,盘腿坐在三人沙发上,一个多小时内几乎没动过。中音坐在另一端。

琳妲显得沉闷,像外边的天空。讲老卢的事,但象在讲自己的隐私似的,用词谨慎,注重隐晦。关于老卢的财务,只说“很糟糕,非常糟糕。”中音不知道内幕,认为她只是过于遵章守法。谈话基本以他问、她答的形式进行。

就医护队的决定,中音盲目乐观。能搬出护理所,是走向正常生活的一大步。他向琳妲探问了各种可能性。开禁一些常规食物,也是好消息。所谓,民以食为天,药补不如食补。改善伙食,不但至关重要,而且该是最容易做到的。

至于中止疗理,既然是基于能力测试,那么,就像任何考试,只要帮老卢针对测试项目操练,岂有没进步之理?进步了,不就可以恢复疗理了吗?中音向琳妲如此解释。她将信将疑,但答应去向医护队索取测试标准。

面谈,被她手机铃声打断两次后,结束。不是电话,是短信。琳妲说有人找,得走了,已经迟了。中音上楼给她把干衣机里老卢的衣服取出装筐。她把老卢厨房里的一些剩料交给中音,便拿着一筐衣服走了。

中音则上护理所向老卢转达。老卢一脸严肃,只管点头,听完了就从休憩区走去房间躺下闭目静思。立即让中音大失所望的是,护士台说,没有改变饮食规定之事。翻看了有关档文后,还是那句话。唯一一线希望是,医护队下午会议上讲的决定,还没有传达到。

没完没了的阴冻天,“愁云惨淡万里凝”。云承受不起时,便释出雪花。偶尔地,雪花飘累后,太阳匆匆探出脸过一下目,似乎说,“我还在。别放弃希望。”

18日,下午4点,依然云低天暗。冰点气温,劲风阵阵,树冠抖个不停。中音回到护理所。他想看看,老卢的饮食到底有没有变化。

有变化,但不是他指望的变化。老卢以前一直用常规餐盘。这次他得到的,却是三只塑料碗,深绿色,看上去更象喂猫用的碗。他只吃了四分之一就突然离席,匆匆走回病房,气哼哼地躺在床上。

“好不好吃?”

几乎每次看望时,中音都提这类问题,还交代“要多吃,越多越好”,得到的回答都是点头、再点头。这次,破天荒地,老卢答之摇头。

继而在一系列的追问下,用点头、摇头,他表达出想吃米饭,白饭就行。

从以往的观察、查询,中音得知:所有病人每餐一开始得到大致相同的食物量,但可以要求添,要多少,能得多少。老卢食不果腹,显然是食不对口,不是供食不足。只有请护理所给他改食。可惜,决定病人饮食的护士已经下班。

翌日,又是阴、冻,风声愈紧。中音请那护士给老卢引进允许的常规食物,但毫无结果。护士说,老卢只要半流体食品,得尊重本人意愿。

谁都知道,老卢没能力作决定。否则,还需要什么监护人?!即使常人,选错食品的,比比皆是,否则全国哪会有三分之二的成年人超重,而超重者中竟有一半患肥胖症?!

医护队所谓的“能力已经达到潜力”,在语言方面,显然仅限于英语。得知这护士也负责语言疗理,中音便请她考虑老卢的华语是否也达到了潜力。她变得支支吾吾,说会给疗理师转话,说疗理师会回话。中音从未得到回话。

他经琳妲向医护队索取测试标准的要求,同样犹如石沉大海,杳无音讯。

回避,沉默,沉默得震耳欲聋。中音开始有不祥之感。

26日上午10点,琳妲电话通报中音,说刚见老卢。说他的忧郁症,如此这般严重。说必须等公共资金到了,才能给他做点什么。说那等待,会是旷日持久。

午后,高速路上,车流如潮。适逢感恩节前夕,是每年中赶着“回家”的人最多的一天。那是,“小家”回“大家”,去父母家。地面天上,东西南北,全美数千万人正在奔忙,受着同一个愿望的驱使:去向父母当面道一声谢谢!天公为之感动、作美。风软日炽,甚至硬把气温给拉出了冰点。

护理所内,相形见绌,显得越加昏暗。中音见到的老卢,哑语无声,欲站不能。欲让他撑着带有轮子的扶架走,结果他不是推着扶架走,而是被滚动的扶架,拉得全身前倾、双脚后拖。大孙送给老卢调节心情的袖珍数码播音器,还不到三周,就不翼而飞,无影无踪。姬内以其一贯的单平语气说,“贵重的东西不能留在病房。”似乎丢东西是正常事。

“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”历时一个多月、处处喜气洋洋、护理所也会配置装璜的“节日季节”转眼就到。它将给老弱病残、孤身只影的老卢,在已有的重重困扰之上,平添无限的思亲之苦。他可怎么承受?

12月17日下午2点,琳妲又报急,报老卢送急诊室了。

在随后的面谈中,护理所只有坏消息通报:老卢神志低迷,摔倒增多,话语益少,忧郁日深,如此等等。又提议升级限制行动,即使同时坦白承认,那样会进一步损伤他的自尊心。就那次面谈,中音几天后还向卢家作了如下描述:

“我说以前也不时见过老卢腿软、站不好,是否是因为他卧床太多、应该加大他的锻练量。护士说那不是锻练的事,是中风脑损害的缘故,说白了,也许以后一辈子就这样了。

“我问:他是否参加过外出的活动(护理所有时组织那样的活动)──这我问过老卢,他点头表示参加过。护士说他没有,因为他选不去──打牌、玩电子游戏、等等他什么活动都选不参加。我说,有的事,对他恢复好,就得推他去做,不能光听他的意愿。护士说那不行,我们必须尊重他的选择,他的治疗项目都已结束了(意思是治疗期可以要他做他不愿做的)。

“我女儿问:怎样才能恢复他再进入治疗。护士说:他曾参加了所有三项技能的治疗(即语言、生活、职业),现在他的三项技能都达到了他的最大潜力(即再化功夫也是白搭),按有关法律,必须停掉(否则就是医生骗钱了)。要重新录入,他得显示他的潜力提高了,或者他的技能掉下了(如因为新发病的缘故)。”

听天由命,好坏由病人,直到已经低微不堪的技能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了再去收拾?!

就如此,沉沦,持续沉沦,任其沉沦......


(上一章)(下一章)(回总目录)(回细目录)


联系作者:寄电子邮件评论/建议/帮助(请别打电话)
慰劳作者:请喝咖啡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